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专题专栏>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详细内容

【民族团结】“搬走”贫困落后 “迁入”团结幸福

发布时间:2022-05-17 来源:西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作者: 【字体:

在脱贫攻坚期间,为解决好“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贫困落后问题,西畴县将9个乡(镇)建档立卡贫困户集中安置到兴街镇江鳅洞片区。该安置点占地98.82亩,建有安置房23栋468套,惠及汉、壮、苗、彝、瑶等民族512户2348人。新兴社区自2019年1月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小康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理念,高站位谋划、近距离服务、精细化管理、多渠道增收,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呈现出民族团结幸福和谐的新气象。

建组织强引领

一是以“123456”模式强组织、建机构。按照“一公约两信息三机构四队伍五室六活动”的模式,及时建立社区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有党员39名)、党支部、楼栋长三级管理服务机构,按照“能人进班子”和能人型、带富型、创新型社区党组织建设要求,选强配齐社区党组织班子,建立挂村领导、社区党总支书记及委员“三帮一”管理机制,加强对社区农村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治安联防队、妇女联合会、巾帼志愿服务队、青年志愿者、文艺队等各套组织,定期定时组织党员群众参与“美丽家园建设”、爱国卫生运动、“妇联政策宣传”“关爱留守儿童调研” “小手拉大手,大手拉小手”“民族团结月(民族团结周、团结日)”等活动,做到“一名党员带动一个群众,一个群众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完善社区各项功能配套,建立老年活动室、卫生室、警务室、调解室、幸福超市,提升社区综合管理服务能力。开展邻里互助、纠纷调解、平安创建、文明评选、民族团结进步、“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等活动,引导群众共同遵守文明公约,邻里互帮互助,实现共建共管共享。

二是以网格化“点对点”搭平台、增动力。按照责任到组、到栋的原则,将社区划分为6个村小组,各设组长1人,副组长2人,组织住户选举楼栋长、保安等管理人员,共选举32人。组建社区乡村振兴委员会,设置委员12人,每人挂联农户40户,与社区工作人员共同参与服务管理,有效促进搬迁各族群众交流、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为进一步激发各族群众的内生动力、增强自我约束,社区及时搭建幸福超市等平台,通过鼓励、激励、奖励等方式,引导各族群众通过遵守社区规章制度和谋发展、抓卫生、促团结等方式获得积分,用积分到幸福超市兑换所需的生活物品,让住户之间因被服务而感动,被需要而自觉参与,被尊重而团结奉献。

抓治理优服务

一是布局“人、物、技”三层防控圈。为保障社区社会治安和谐稳定,乡村振兴委员会和社区班子共同开展网格化管理,形成第一层防控圈;结合公益性岗位设置聘请了8名群众组成社区专职治安巡逻联防队,形成第二层防控圈;通过“雪亮工程”建设,在社区调整建设10个视频监控,监控范围覆盖全社区,形成了第三层防控圈。配备展示查询机,将社区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规范化管控、自治化管理等板块内容集中在展示查询机上,实现相关情况一键查询、一键办理、一键明白、一键展示的目标。

二是构建为民排忧解难“直通车”。大力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社区及时成立全县首家综治中心,采取“345工作模式”,多渠道为民排忧解难。坚持“三个依托”,依托村组干部、党员及当地有威望的居民通过家庭会议方式化解一般性矛盾纠纷;推行“四诊疗法(坐班门诊、进村出诊、集体会诊、上门复诊)”,及时处理相对复杂的矛盾纠纷;建立健全“群众参与、风险预警、上下联动、部门协同、包村到户”五项机制,化解特别重大矛盾纠纷。三年来,社区累计调解各类民间矛盾纠纷54件,调解成功54件,成功率100%。同时,积极做好社区内信访积案化解工作。三年来,新兴社区未出现矛盾上交和越级上访案件,生动诠释了“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和“千村不发案、矛盾不出村”的西畴新现象。

拓路径促增收

一是以培训助力实现“农民变工人”。及时与县人社部门对接,与第三方合作组织开展支砌、电焊、家政、厨师、保育等培训;工、青、妇、农、林、水等部门培训按照“月、季、年”模式常态化组织开展培训,多形式、全方位提升居民劳动就业技能;充分依托三光浩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兴牧牧业有限公司等县内龙头企业以及工业园区提供就业岗位,让“农民变工人”就近就地就业增收。

二是以平台支撑实现“农民变股民”。由社区牵线搭桥,企业结对帮扶,招商引资创办“扶贫车间”, 引进快递协会及万家乐超市等企业入驻,为搬迁贫困户提供创业平台;探索建立资本股权化,农民股民化机制,有效盘活社区资源,将社区106间门面、农贸市场、超市等资产通过对外出租,租金量化到。三年来累计收益180余万元,户均收益3000余元;采取“社区+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424户搬迁户全部与文山浩泓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龙头企业签订抱团合作发展,实现社区集体经济收益25万元/年,户均获得收益373元/年。

聚共识建和谐

大力开展共建、共管、共享、共学、共乐,促进社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基石。一是抓实思想认同。打造民族团结广场,民族文化墙,设置民族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以喜闻乐见和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民族政策法规、民俗习惯,倡导文明新风,增进各族群众文化认同;二是强化示范创建。强化管理服务,构建嵌入式的社会管理结构,通过设立“少数民族群众便民服务窗口”,组建民族工作志愿服务队等方式,精细化做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管理服务和民生保障,营造好和谐有序的社区环境;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为契机,健全民族团结示范创建机制,搭建实体化、项目化、人文化创建载体,通过“社区搭台、居民唱戏”,充分利用各类节日节庆等节点组织开展 “融情”活动,让社区群众民族同梦、团结同心、进步同行。


终审:西畴超管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