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政府信息公开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乡村振兴>详细内容

柏林乡:笃行实干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4-01-08 来源:西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作者: 【字体:

柏林乡位素有“云雾缭绕、八角飘香、天然氧吧”的美称。近年来,柏林乡紧紧围绕省委“3815”战略目标和州委“三个一”工作要求,强化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以建强队伍为关键、夯实基础为抓手、壮大村集体经济为突破口、优化基层治理为支撑,通过夯实“组织引领”、强化“党员示范”、深化“党群联创”,走出了一条“党建强、生态美、百姓福、治理优、乡风淳”的乡村振兴之路。

“一面旗”引领发展“一盘棋”。

积极探索以党建促发展新路径,注重引导党员在推动乡村振兴中走在前列做表率。发挥“关键少数”头雁效应。

建立“一对一”联系指导“头雁”书记制度,加强对村党组织书记的工作指导,帮助厘清发展思路,进一步提振头雁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推动村“两委”班子成员联系群众工作扎实开展,引导村“两委”干部积极谋事,踏实干事。将“干部规划家乡行动”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以在外公职人员的政治优势带动基层党组织提升、威望优势引领生态风气、经验优势指导产业发展、文化优势促进乡风文明,选派8名乡贤能人到村担任乡村振兴指导员,帮助村党支部定规划、谋项目,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以能力过硬推动工作过硬,先后建成卫生健康示范村马蹄寨、生物多样性科普示范村上龙树寨等。建立党员联系群众制度。

建立机关党员挂联农村党支部、联系老党员及流动党员工作机制,一对一指导农村党支部、老党员、流动党员抓学习谋发展,引导农村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熟练运用党的创新理论观察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善作善成的匠心和为民服务的初心,党员示范带动群众支持并参与村庄规划、基础建设、环境整治、生态保护等工作,以实际行动带着群众干、做给群众看。

探索“党员实训户”领头发展新路子。把“精准”这个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运用到乡村振兴道路上,以群众教群众方式“精准”师资学员、手把手方式“精准”实操训练、打工方式“精准”师徒关系、面对面方式“精准”利益联结,不断激发农户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实现党员群众双赢,共打造州级党员实训户试点1个,实训户3户,开展实训4期覆盖60余人。

“一口清”撑起群众“钱袋子”。

将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以党支部为发展主体,坚持差异化发展,让群众增收的底气更足。提质增效“兴产业”。面对有产业没产值的缺口,探索发展“公司+集体经济+农户”的“1+3+N”新型农村村集体经济项目,将柏林“一滴油”“一包料”“一碗茶”三大农特产品初加工工程做强,解决产业发展无组织、无管理,产业发展小、散、弱等短板问题,带动群众发展与村集体经济增收。

对八角、草果、茶叶等传统产业提质改造,共组织20余场培训带动八角与油茶提质增效实施4000余亩,将带动群众每亩增收1000元。技能培训“增就业”。依托致富带头人开展“一对一”帮扶转移就业,对长期务工但技能水平偏低的500人开展“订单式”就业培训,实现户均增收3000元,其中脱贫户及监测对象128人。

公益性岗位“添新业”。对想出去又出不去的群众,开发停车管理、绿化管护等乡村公益性岗位有效安置147人,让就业困难人员“端稳饭碗”。盘活资产“置家业”。打造乡村就业服务平台、农特产品信息咨询服务平台,推出乡土农特产品、手工艺品、代加工产品,实现闲置劳动力挣钱顾家两不误,带动200人以上就业。

精准画像“防返贫”。对特殊困难群众,“一户一画像”精准帮扶、“一户一故事”精准销号,用好用足社会救助政策;出台集体经济“4222”差异化分配方案,40%的村集体经济用于扶弱济困,实现无业可扶、无力可扶的困难群众全覆盖。2023年实现人均纯收入2万元,脱贫户和监测户人均纯收入达到1.6697万元。

“一网兜”化解群众“烦心事”。

坚持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做好当下难事,以“小平台”撬动“大治理”,一网兜尽“民生事”,构建起全面覆盖、一网统筹、精细管理、高效运转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小平台管住人和事。推广使用接诉即办平台,实现注册使用全覆盖,小平台、微网格线上线下同向发力,让群众诉求直达快办,打通自下而上的诉求壁垒,实现民生诉求第一时间回应,第一时间调度,第一时间处置,通过一网一屏一中心管住关键人、热点事。

截至目前,接诉即办平台受理各类矛盾纠纷118起,处理集镇违停、乱摆乱占现象130余起,办结事项满意率达100%。小岗位赋能大作为。依托接诉即办平台,网格化管理、智慧化赋能、多元化履职,推行“30分钟处警”机制,实现了小岗位精准履职,烦心事逐级就地化解,微事不出格、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的治理效能。

“一直抓”提升乡村“内涵美”。

绿一直是柏林乡最靓的底色,柏林乡立足优势,彰显特色,闻令而动。组织聚力、干群联动,破解“谁来抓”“谁来干”问题。推广老克田“云岭先锋红旗党支部”及省级绿美村庄建设经验,以“党员+”的模式在金竹箐、田房等15个村小组开展“一对一”整治,实现“柴草入库、杂物入室、干净整洁”,让户户成为示范、家家都是样板。因地制宜、一村一策,破解“干什么”“怎么干”问题。

按照“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思路,坚持产业绿美化,绿美产业化。龙树寨村以植物学科普为主题,用绿美讲述柏林的生物多样性;景德寨村把绿美发展成产业,把产业建成绿美示范,打造油茶示范基地1000亩、八角800亩;以示范引领实现从“一处美”到“处处美”,从“一时美”到“一直美”的转变。

建章立制、共建共管,破解整治“重形式”“轻长治”问题。瞄准小而美、小而净、小而宜居的和美乡村目标,坚持群众的事情群众办,推动村庄卫生保洁包片制度、垃圾清运收费制度全覆盖,建立村庄卫生保洁曝光平台,实现村庄从“外在美”向“内在美”转型,让群众从“面子”美到“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