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政府信息公开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稳岗就业>详细内容

西畴县:“小车间”助力“大振兴”

发布时间:2022-08-31 来源:西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作者: 【字体:

5b2cc13fd4bd4f599ee19b4665a42c07.png

近年来,西畴县把准乡村振兴战略的航向,围绕“五大振兴”要求,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独具特色的农产品资源优势,把“工厂”建到村里头,把工作送到家门口,在各乡(镇),一个个帮扶车间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为贫困劳动力搭建起了就业桥梁,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精准施策“建”,拓销路促振兴。一是依托“资源禀赋”创建扶贫车间。坚持市场导向与本地自然资源要素结合,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特色农产品的开发利用,在同质化竞争中展现自身优势,扩宽销售“道路”。依托兴街镇三光片区900余亩的猕猴桃种植基地,建成三光村扶贫车间——文山浩弘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进行猕猴桃鲜果出售以及猕猴桃深加工销售。充分发挥西畴茶叶的优势资源,抢抓当前茶产业发展政策机遇,建成柏林乡三板桥村扶贫车间——心怡茶叶专业种植合作社,进行古树茶加工销售。围绕农产品品牌化、标准化,通过把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实现农旅一体化,打造属于自己的“天地”,建成了蚌谷乡大吉厂村扶贫车间——西畴县君源进出口有限公司,从事绿色有机无公害蔬菜种植、销售以及旅游接待。通过特色文化资源建成西洒镇瓦厂村扶贫车间——西畴县归阳民族文化创新发展专业合作社,通过民俗文化创作与产业发展相融合,巧借市场来宣传壮族文化,既能带动脱贫劳动力就业,也能宣传汤谷文化,实现“家门口”就近发展,确保扶贫车间成为致富增收的“金钥匙”。二是依托“能人返乡”建扶贫车间。充分发挥能人在外经商务工过程中积累的技能和资源,支持创办扶贫车间,在引导发展自主品牌、彰显地方文化、创新特色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方面下功夫,推动扶贫车间更加优质高效发展。截至目前,西畴县有49个扶贫车间,吸纳就业2184人,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人数506人。

创新模式“带”,稳就业促增收。一是实行“激励式”带动。根据企业订单,组织贫困劳动力在车间集中生产加工。文山浩弘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猕猴桃上市季节,吸纳劳动力100余人,其中贫困劳动力21人,人均日收入80-100元,为了激发农民干活的积极性,公司实行奖励制度,每个月干满15天每天都有奖励,长期在该公司工作的员工年均收入可达10万元左右。二是实行“关怀式”带动。“工作了就没人带孩子,在家带孩子了无法实现增收”,这是很多农村家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了让农村“宝妈宝爸们”工作和带娃两不误,瓦厂村易地搬迁点幸福新村扶贫车间通过在车间旁专门设立儿童活动区、自学区,让家长进行电子线圈加工带来收入同时,也可以看护小孩,实现了家庭与工作的“双赢”。该车间吸纳周边劳动力20人,其中贫困劳动力10人,贫困劳动力人均月平均工资在2100元以上,为贫困群众创造了增收渠道,带来了幸福“新希望”。

政策落地“扶”,破难题促发展。一是加强政策扶持。梳理整合行业部门政策,推动减税免税、用水用电补贴等政策资源向扶贫车间聚集。目前,西畴县已有13个扶贫车间实现奖补兑换,兑换金额为47.32万元,特别是西畴县洁城绿化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城市道路的“美化家”,兑换奖补金额高达24.21万元。该公司共吸纳劳动力200余人,其中贫困劳动力31人,贫困劳动力月平均工资2000元。二是加强项目扶持。西畴县把符合条件的公司、合作社、基地、厂房创建为扶贫车间,将扶贫车间建设作为加快当地产业发展和贫困人群就业的重点项目,通过财政资金扶持、招商引资等方式助力企业发展,党员干部积极出谋划策帮助企业注入“强心剂”,让企业焕发活力,同时企业也对党和政府进行了“反哺”,大力吸纳周边劳动力稳岗就业,解决很多贫困家庭就业难、就业率低的难题,助推西畴乡村振兴稳步向前。

规范整治“提”,耕沃土育新苗。一是加大规范管理。按照“整改一批、提升一批、示范一批”目标,把停产关闭或不再符合就业扶贫车间政策扶持条件的公司、企业、合作社等进行清退处理,收回原来所授就业扶贫车间牌匾标识;把运行高效,吸纳贫困劳动力多的公司、企业等进行培育,提升品质,作为全县示范,让其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引导不断拉长产业链条,鼓励和吸引更多能人志士在西畴各乡(镇)创建多元化企业,打造“西畴味”扶贫车间基地。二是深挖本土风情。在全县扶贫车间基地中重点培育富有地方特色的产业,深入挖掘富含本土少数民族特色食品加工小作坊中蕴含的饮食文化、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内涵,加大研究、保护和宣传力度,让西畴的特色产品从扶贫车间“走出去”。

西畴县创新扶贫车间生产管理模式,把扶贫车间建在家门口,实现了“增收、顾家、务农”三不误,既解决了群众就地就业增收的难题,也解决了部分群众安于现状、“等靠要”的问题,真正做到依托“小车间”带动“大扶贫”、服务“大民生”,有效巩固拓展了脱贫攻坚成果,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