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政办发〔2024〕42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部门:
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将《西畴县2024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西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7月10日
(此件公开发布)
西畴县2024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做好2024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394号令第)规定,结合西畴县地质环境特征和地质灾害实际现状,制定本方案。
一、全县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我县属典型的岩溶石山区,受特殊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性及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全县各乡(镇)均发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隐患点主要分布于鸡街乡、西洒镇,其次是兴街镇、莲花塘乡、董马乡、蚌谷乡,再次为柏林乡、新马街乡、法斗乡。目前,全县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77个,威胁724户3164人9373万元财产。纳入群测群防监测点41处,安排监测人员56名。隐患点类型主要有滑坡40处、崩塌30处、泥石流5处、其它2处,其中险情等级特大型0处、大型0处、中型8处,小型69处。纳入“人防+技防”专群结合防灾体系的隐患有23处:西洒镇2处、兴街镇4处、鸡街乡4处、法斗乡2处、新马街乡3处、柏林乡3处、莲花塘乡3处、蚌谷乡2处等。全部隐患点均由相关责任部门指定或选派监测人员进行群测群防。
西畴县各乡(镇)地质灾害隐患分布情况表
乡(镇) | 隐患点数 | 威胁对象 | 类型分布 | 险情等级 | ||||||||
户数 | 人数 | 财产 | 滑坡 | 崩塌 | 泥石流 | 其它 | 特大型 | 大型 | 中型 | 小型 | ||
西洒镇 | 15 | 62 | 286 | 655 | 4 | 10 | 0 | 1 | 0 | 0 | 0 | 15 |
鸡街乡 | 16 | 144 | 613 | 1645 | 8 | 7 | 1 | 0 | 0 | 0 | 2 | 14 |
董马乡 | 7 | 61 | 286 | 610 | 1 | 6 | 0 | 0 | 0 | 0 | 1 | 6 |
法斗乡 | 5 | 23 | 174 | 1523 | 4 | 0 | 0 | 1 | 0 | 0 | 1 | 4 |
新马街乡 | 5 | 76 | 299 | 710 | 4 | 0 | 1 | 0 | 0 | 0 | 1 | 4 |
柏林乡 | 5 | 29 | 138 | 290 | 5 | 0 | 0 | 0 | 0 | 0 | 0 | 5 |
莲花塘乡 | 8 | 56 | 245 | 2140 | 7 | 1 | 0 | 0 | 0 | 0 | 2 | 6 |
兴街镇 | 9 | 116 | 536 | 1120 | 5 | 1 | 3 | 0 | 0 | 0 | 1 | 8 |
蚌谷乡 | 7 | 56 | 281 | 680 | 2 | 5 | 0 | 0 | 0 | 0 | 0 | 7 |
总计 | 77 | 724 | 3164 | 9373 | 40 | 30 | 5 | 2 | 0 | 0 | 8 | 69 |
(二)威胁对象。受地质灾害威胁区域内的城镇、村庄、学校、医院、重要交通干线、重大建设工程项目、风景名胜区等。
(三)威胁范围。地质灾害威胁范围为在册的隐患点范围区域及重点防范区域,重点防范西畴县西洒镇至鸡街乡一带、莲花塘乡至兴街镇断裂带、鸡街乡西侧、蚌谷乡、兴街镇北侧区域、畴阳河流域;主要在建和已建公路、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切坡建房,已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在建和已建水利水电等区域,在建工程建设区、学校、旅游景点等重要工程地段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人员密集的陡坡、陡崖、沟内、沟口、沟边的居民点、施工营地、临时设施等成灾风险较高区域。
2024年西畴县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图
二、年度灾害趋势预测
(一)降雨因素趋势预测。预计2024年西畴县大部乡镇降水总量接近常年同期,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降水季节差异较大,预计冬春季和秋季降水大部乡镇接近常年同期到偏多,5月和主汛期降水接近常年同期到偏少;大部乡镇雨季开始期接近常年。各季节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为主。综合研判2024年西畴县属于温度条件较好,降水稍偏欠的气候年景,极端气候事件总体呈多发态势。1~4月降水接近常年同期,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5月降水接近常年同期到偏少,雨季开始期接近常年偏少(预计为90~140毫米)。主汛期6~8月降水接近常年同期到偏少,气温接近同期到偏高10%~20%(预计降水量为500~700毫米)。秋季9~11月降水接近常年同期到偏多,雨季结束期接近常年偏多10%~20%(预计为170~230毫米),出现连续阴雨天气较多,警惕台风暴雨期、区域性、阶段性严重暴雨诱发地质灾害,汛期发生地质灾害风险较高。
(二)人类工程建设和生产活动因素引发地质灾害发生趋势预测。工程活动作为年度趋势预测人为因素,“五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切坡建房等各种工程建设活动对地质环境的扰动和影响不断加剧。农村切坡建房缺少必要的工程防护措施,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工程建设活动易引发地质灾害。
(三)地质灾害高发时段预测。全县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5—10月,其中5月主要防范进入汛期后春末夏初冷暖空气交汇强对流天气引发的地质灾害,6—7月主要防范单点性、区域性强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8—9月主要防范台风活跃期及持续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全年应加强防范工程活动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工程活动和人员密集地区。重点防范鸡街乡南部、西洒镇北东部、鸡街河流域以及蚌谷至董马铝土矿成矿带粘土堆积区;西畴县盘龙河流域及文山至麻栗坡断裂带岩石破碎区;畴阳河流域;工程活动和人员密集地区主要在建和已建公路、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切坡建房的居民点,在建和已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在建和已建水利水电等区域,在建工程建设区、学校、旅游景点。
(四)2024年度地质灾害发生发展趋势总预测。根据全县地质地理条件、特殊村落人居分布、降水条件、人类工程活动、近年地质灾害发生情况及现有地质灾害时空分布、发育特征、形成机理、活动趋势等因素,虽有23处地质灾害隐患人防+技防监测预警点,但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依然严峻,5—10月,地质灾害总体趋势接近往年,与2024年相比地质灾害发生的频次和影响程度持平,局部地区可能加重,类型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预计高发期在6月上旬至8月下旬,需重点关注区域性、单点性强降水引发的地质灾害。
三、重点防范区
地质环境条件作为年度趋势预测最基础因素,主要有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岩土体的性质及结构、地下水、植被覆盖程度等,西畴县地处云南高原滇东南岩溶区与平原过度的斜坡地带,地形复杂,沟谷纵横,切割深、落差大,大地构造位于华南褶皱系与杨子准地台的结合部,构造活动复杂而强烈,沉积地层发育,岩浆活动频繁而强烈,地质环境脆弱。西洒镇至鸡街乡一带为重点防范区域,主要分布于国道G246沿线范围内,区内地质灾害密集,地质环境脆弱,该区总面积180.28平方公里。其次崩塌灾害主要分布于县城至鸡街乡一带,沿省道S211和S201成线型分布。莲花塘乡至兴街镇一带重点防范区域主要分布在省道S210莲花塘乡至兴街镇沿线范围内,区内地质灾害较密集,地质环境脆弱,该区总面积78.17平方公里。其中滑坡、崩塌灾害主要分布于道路沿线。危险月份5—10月。
鸡街乡西侧、蚌谷乡、兴街镇北侧区域次重点防治区分布于西畴县县域北侧及南侧,主要位于鸡街乡西侧,蚌谷乡以及兴街镇北侧区域,涉及范围较广,面积645.18平方公里,区内土体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残坡积、崩坡积含碎石、块石粘土,出露岩层为寒武系白云质灰岩及白云岩;泥盆系页岩、细砂岩、白云岩、灰岩;石炭系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等,地貌类型属岩溶峰丛、侵蚀中山地貌区,沟谷切割深度500米~800米,地形坡度较大,山坡平均坡度10°~30°,区内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1400毫米。区内人类工程活动较为强烈,主要表现为削坡筑路、房屋修建、陡坡耕地等,致使该区内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较为发育,且为泥石流提供物源。县域南侧新马街乡至柏林乡一带次重点防治区,分布于西畴县县域南侧新马街乡至柏林乡一带,面积294.86平方公里。区内土体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残坡积、崩坡积含碎石、块石粘土,出露岩层为寒武系白云岩、泥盆系页岩、细砂岩、白云岩、灰岩;石炭系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等,二叠系白云岩、灰岩;三叠系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等,区内地貌类型属侵蚀中山峡谷、侵蚀中低山峡谷地貌区,相对高差1000米,地形坡度较大,山坡平均坡度20°~40°,区内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1400毫米。区内人类工程活动较为强烈,主要表现为削坡筑路、房屋修建、陡坡耕地等,致使该区内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较为发育,且为泥石流提供物源。危险月份5—10月。
四、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高度重视,落实责任。地质灾害防治是一项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公益性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灾区的社会稳定。按照“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分工协作”原则,各乡(镇)人民政府,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水务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应急局、县民政局、县卫生健康局、县教育体育局、县气象局、县财政局、县民政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林草局、县消防救援大队、西畴供电局等成员单位要在县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通力协作,上下联动,把本地区、本部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责任和各项地质灾害防治措施落到实处。对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危险点,应逐点提出具体的防灾措施,落实监测、报警单位和主要负责人。各有关部门要严格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各有关部门是地质灾害防治的责任单位,要按照本部门的职能职责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出本部门地质灾害防灾应急预案,并报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备案。各部门具体职责是:
县自然资源局:负责全县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督促各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编制和防治措施的落实。
县水务局:负责开展辖区因水利工程导致的地质灾害隐患及险情的巡查和排查,编制河流水库坡岸、水利工程、水电站、大坝等重点区域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应急预案和防治措施的落实情况,对灾情发展情况进行监测、监管和防治。
县交通运输局:负责开展辖区交通沿线地质灾害隐患及险情的巡查和排查,编制重要隐患点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对灾情发展情况进行监测、监管和防治。
县住建局:负责因建筑工程活动所造成的地质灾害及隐患防治工作。对在建工程和存在隐患的建筑物等进行认真的防灾部署,提出防灾要求,落实防灾措施,组织因建设活动造成的地质灾害险情巡查、排查、检查工作,并落实防灾措施和责任人。
县教育体育局:负责开展辖区中小学校校区(舍)地质灾害隐患及险情的巡查和排查,编制重要隐患点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对灾情发展情况进行监测、监管和防治。
县卫生健康局:负责组织地质灾害发生区的伤员救治、疫情处置等救治工作。
县财政局:负责安排救灾、治理等专项经费,严格经费审批程序,督促专款专用。
县气象局:负责提供长、中、短期气象降雨预报资料。
县应急局:负责筹备、组织、指导实施灾后抢险应急工作。
县民政局:对遭受地质灾害的灾民实施救济和安置,做好地质灾害救济经费项目的申报工作。
县文化和旅游局:负责组织指导和督促各类旅游景区景点及在建旅游设施、工程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监测与整治。
县林草局:负责组织指导和督促森林防火及林地改造工程活动可能引发或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监测与整治。
县消防救援大队:发挥抗震救灾和地质灾害救援主力军作用,组织消防救援队伍和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参与抢险救灾工作;协助灾区政府疏散和营救危险地区群众。
西畴供电局:负责组织指导和督促新建、在建及各类电力设施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监测与整治。
(二)抓实抓细,严格执行地灾相关政策。认真宣传、贯彻执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394号令第)、《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自然资源部4号令第)、《云南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及《云南省地质灾害处置规定》等有关政策法规。对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从事各类生产和建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规定事前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按评估要求采取必要措施,防止诱发地质灾害;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禁止采矿、伐木、采石、削坡、取土、堆放弃碴(土)、抽取地下水、进行工程建设以及其他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的活动。对于重要工程建设项目,在进行可行性研究阶段或项目立项前,必须对规划区和项目选址地段进行以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主的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编制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三)制定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切实落实防治措施。编制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是将地质灾害预防工作落到实处的重要手段,也是《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明确要求。各乡(镇)应结合前期已有资料和每年开展的汛前、汛中、汛期检查排查工作,认真编制本辖区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预测,圈出重点危险区和主要地质灾害危险点。在查明地质灾害危险点的分布、类型、规模、主要诱发因素的基础上,逐点落实监测、报警、抢险的组织单位和主要负责人,协助有关部门确定避险疏散措施及路线,划定警界区域,设立警示标志,并按照速报制度的要求及时上报,为县人民政府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四)继续推进和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群测群防是减轻地质灾害危害的一种重要手段,要健全由县级监测网(一级网)、乡(镇)级监测网(二级网)、村级监测网(三级网)、组级监测网(四级)组成的群测群防体系。县级监测网负责全县内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预警,进行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应急监测,负责全县的监测系统、信息系统和预警系统,负责群测群防的技术指导和管理;乡(镇)级监测网负责该乡(镇)地域内较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预警,定人、定点、定时进行巡查和简易监测,并做好记录,严格按照地质灾害速报制度做好上报等工作;村级监测网由村委会负责,组级监测网由村小组长负责,做好地域内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预警工作,对地质灾害威胁村组,定人、定点、定时进行巡查和简易监测,并做好记录、定期上报工作。经监测隐患点到险情有扩大、加剧异变情况的立即上报,有暴雨前兆时,做出研判分析,通知并指导各地质灾害隐患点及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居民做好防范工作,雨后及时对隐患点进行检查。各乡(镇)要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宣传,选取当地地质灾害典型事例,大力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的科普知识,开展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制定地质灾害识别、监测、预防知识和避让措施,并广泛深入宣传,做到家喻户晓,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救灾意识,增强全社会防御地质灾害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五)完善各项制度,增强应急反应能力。要进一步完善汛期值班制度、险情巡查制度和灾情速报制度。各乡(镇)实行值班、带班制度,向社会公布地质灾害报警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和咨询。要常态组织力量对各隐患点进行巡回检查,对本辖区地质灾害的分布、发育、危险程度做到心中有数,努力变被动抗灾为主动防灾。根据全县实际情况,将由县自然资源局组织相关部门组成检查组,对地质灾害进行汛前、汛期检查排查,汛前重点检查各地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制定和落实情况,汛期则主要采取巡回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检查各地质灾害危险点动态变化及监测工作的落实情况,汛期巡检每月不少于2—3次,重要地区、重要时段要加密巡检。
(六)落实避险措施,实施搬迁避让。对风险等级高、工程治理成本远大于搬迁成本,或通过工程治理难以有效消除安全隐患的居民点,要探索采取与易地扶贫、乡村振兴等项目相结合方式,统筹实施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持续加大搬迁避让项目实施力度,特别是对蚌谷乡长箐村委会熊吃水村小组岩石崩塌地质灾害搬迁避让项目以及涉及地质灾害威胁对象的零散搬迁避让项目。
(七)成立领导机构,切实做好地质灾害应急工作。各乡(镇)应当成立由政府领导负责、有关单位组成的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机构,在发生地质灾害或者出现地质灾害险情时,统一指挥和组织地质灾害的抢险救灾工作。发现地质灾害险情或者灾情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或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急管理部门报告。当地人民政府或者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进行现场调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害发生或者灾情扩大。并按照地质灾害灾情分级报告的规定,向上级人民政府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报告。接到地质灾害险情报告的当地人民政府、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动员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的居民以及其他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紧急时,可以强行组织避灾疏散。有关部门应当按照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分工,在应急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相应的应急工作。灾情发生后,自然资源部门协同相关部门尽快查明地质灾害发生原因、影响范围、发展趋势等情况,提出应急治理措施,减轻和控制地质灾害灾情。当地乡(镇)人民政府、应急、卫健、公安等部门应当及时设置避难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点,妥善安置灾民生活,做好医疗救护、卫生防疫、药品供应、社会治安工作;气象部门应当做好气象服务保障工作;通信、交通运输部门应当保证地质灾害应急的通信畅通和救灾物资、设备、药物、食品的运送畅通。
(八)保证地质灾害防灾救灾的经费和物质。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将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纳入年度经费预算,确保地质灾害防灾救灾所必需工作经费及时到位,以保证地质灾害调查、监测、演练、宣传、预报、抢险、救灾等工作正常进行。
(九)加强巡查,及时处置。在汛前、汛中、汛后,各乡(镇)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组织对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巡查和排查。要紧盯“两陡”(陡坡、陡崖)及“三沟”(沟口、沟内、沟边)附近居民点、城镇和山区丘陵区中小学校、旅游景区景点,以及水利水电工程、矿山、公路铁路沿线、重大工程建设区等重点地区和周边,扩大排查和动态巡查范围加强汛期的应急调查工作。通过巡查、排查和调查,及时发现辖区内的地质灾害变化情况,确定群测群防监测点,制定好防治和处置措施,避免灾害发生后造成重大损失。
(十)加强部门联动,高质量完成国债项目实施。2023年增发国债项目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灾救灾减灾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是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长远之策。2023年批准我县1个地质灾害搬迁避让项目,各相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要严格遵守财政部关于国债资金监管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盯紧盯牢增发国债资金全流程,确保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合规性、有效性,确保项目的顺利完工。
(十一)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地质灾害突发性强,关键在于预防,现阶段最直接、最有效预防地质灾害的途径,就是通过培训增强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认识地质灾害,参与监测预防,及时发现灾害前兆,组织临灾避险,增强自救互救能力。各乡(镇)人民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意识,进一步增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体系”的要求,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的宣传培训和演练,提高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多发区领导干部和群众知晓地质灾害形成的基本条件和产生的因素、特点和征兆的能力,能熟练掌握使用监测工具、进行简易监测、预警预报,明白撤离路线和临灾自救互救知识。
附件:1.防治责任清单
2.重点隐患清单
3.重点防范区
附件1
防治责任清单
序号 | 主要任务 | 责任 部门 | 备注 |
1 | 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承担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地质灾害防治责任,监督指导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和单位依法依规落实因工程建设、资源开发等人为活动可能引发或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 县自然资源局 | |
2 | 负责组织指导和督促易地扶贫搬迁点地质灾害隐患巡排查、监测和整治。 | 县发改局 | |
3 | 负责组织和督导工业园区及其它重要工业所在地的相关工程建设、资源开发项目业主依法承担地质灾害防治主体责任,落实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监测与整治。 | 县工信商务局 | |
4 | 负责把好农村建房审批关,严禁在地质灾害危险期建房,对切坡建房的,要督促其落实好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 县农科局 | |
5 | 负责组织指导和督促学校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监测与整治。 | 县教育体育局 | |
6 | 负责组织指导和督促城市建设、村镇建设及房地产开发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监测与整治。 | 县住建局 | |
7 | 负责组织指导和督促已建、新建、在建公路工程及交通干线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监测与整治。 | 县交通运输局 | |
8 | 负责组织指导和督促已建、新建、在建及各类水利设施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监测与整治。 | 县水务局 | |
9 | 负责组织指导和督促各类旅游景区景点及在建旅游设施、工程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监测与整治。 | 县文化和旅游局 | |
10 | 负责组织指导和督促各类医疗机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监测与整治。 | 县卫生健康局 | |
11 | 负责组织指导和督促采选冶矿山企业将地质灾害防治与安全生产工作制度相结合,落实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监测与整治。 | 县应急局 | |
12 | 负责组织指导和督促森林防火通道建设及林地改造工程活动可能引发或可能遭受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监测与整治。 | 县林草局 | |
13 | 负责组织指导和督促新建、在建及各类通讯设施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监测与整治。 |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西畴分公司 | |
14 | 负责组织指导和督促新建、在建及各类电力设施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监测与整治。 | 西畴供电局 |
附件2
重点隐患清单
序号 | 隐患点名称 | 类型 | 乡(镇) | 威胁户数 | 威胁人数 | 威胁财产(万元) | 险情等级 |
1 | 西畴县鸡街乡那马村委会那拐滑坡 | 滑坡 | 鸡街乡 | 42 | 184 | 430 | 中型 |
2 | 西畴县柏林乡三板桥村委会魁奎滑坡 | 滑坡 | 柏林乡 | 9 | 41 | 90 | 小型 |
3 | 西畴县兴街镇清河村委会汉秧冲滑坡 | 滑坡 | 兴街镇 | 10 | 57 | 100 | 小型 |
4 | 西畴县新马街乡坪坝村委会猫猫冲泥石流 | 泥石流 | 新马街乡 | 26 | 96 | 260 | 小型 |
5 | 西畴县鸡街乡那马村委会下坝滑坡 | 滑坡 | 鸡街乡 | 14 | 62 | 170 | 小型 |
6 | 西畴县柏林乡三板桥村委会崩土坎滑坡 | 滑坡 | 柏林乡 | 12 | 52 | 120 | 小型 |
7 | 西畴县鸡街乡中寨村委会麻栗山崩塌 | 崩塌 | 鸡街乡 | 34 | 134 | 340 | 中型 |
8 | 西畴县董马乡锅地塘村委会柿花坝滑坡 | 滑坡 | 董马乡 | 29 | 145 | 290 | 中型 |
9 | 西畴县西洒镇么洒村委会鼠垒地崩塌 | 崩塌 | 西洒镇 | 7 | 42 | 70 | 小型 |
10 | 西畴县新马街乡坪坝村委鱼塘脚滑坡 | 滑坡 | 新马街乡 | 30 | 118 | 250 | 中型 |
11 | 西畴县莲花塘乡戛机村委会下寨滑坡 | 滑坡 | 莲花塘乡 | 15 | 64 | 150 | 小型 |
12 | 西畴县鸡街乡牛场坝村委会茅草坝崩塌 | 崩塌 | 鸡街乡 | 7 | 37 | 70.0 | 小型 |
13 | 西畴县蚌谷乡长箐村委会熊吃水崩塌 | 崩塌 | 蚌谷乡 | 13 | 67 | 65 | 小型 |
附件3
重点防范区
序号 | 危险区段 | 所在乡(镇) | 备注 |
1 | 西畴县县城至鸡街乡一带地质灾害易发区 | 西洒镇、鸡街乡 | |
2 | 莲花塘乡至兴街镇一带地质灾害易发区(文麻断裂带) | 莲花塘乡、兴街镇 | |
3 | 畴阳河流域 | 兴街镇 | |
4 | 鸡街河流域、达马河流域 | 鸡街乡 | |
5 | 已建文麻高速沿线 | 莲花塘乡、兴街镇 | |
6 | 在建那兴高速沿线、弃土场、施工便道。 | 西洒镇、兴街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