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20/12/10 17:51:30

对加快西畴“三农”工作发展的初步思考

来源:西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3-09-24 09:46:17 浏览次数: 【字体:

——在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13年度第二次集中学习上

县委副书记、县长  蒋    俊

(2013年7月30日)

 

同志们:

根据本次学习活动的安排,下面,我就如何做好“三农”工作,努力促进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深刻认识西畴“三农”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差距

要解决西畴“三农”的发展问题,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首先全县干部职工必须要深刻认识当前我县“三农”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差距,要深入分析“三农”发展中的主要矛盾。通过调查研究,结合西畴实际,我认为西畴“三农”发展与全国全省全州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总量上的差距。2012年,我县人均耕地面积0.78亩,比全国1.83亩少1.05亩,比全州1.05亩少0.27亩;农业总产值11.78亿元,在全省129个县(市)中排名第99,在全州8县(市)中排名第8,是全省2680.1亿元的0.44%,是全州192.46亿元的6.12 %;三次产业结构为36.7:12.4:50.9,从三次产业结构比例来看,一产在三次产业中虽然占了很大比重,但基数小,对GDP的贡献不大,仅为20.4%;人均GDP7479元,在全省129县(市)中排名第123,在全州8县(市)中排名第8,是全国38354元的19.5%,是全省22195元的33.7%,是全州13459元的55.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06元,在全省129县(市)中排名第86,在全州8县(市)中排名第7,是全国24565元的69.6%,是全省21075元的81.2%,是全州18884元的90.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252元,在全省129县(市)中排名第99,在全州8县(市)中排名第8,是全国7917元的53.7%,是全省5417元的78.5%,是全州4643元的91.6%。到2020年,我们要达到人均GDP942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000元和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0元的全国平均水平,必须分别以每年30%、11.2%、13.9%的速度增长才能实现。

(二)基础设施上的差距。一方面,由于西畴自然条件恶劣,山大石头多,石漠化程度深,1506平方公里的总国土面积中裸露、半裸露的喀斯特山区就占了75.4%,全县99.9%的国土面积属于山区,是全省石漠化程度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另一方面,受战争影响大,改革开放比内地整整晚了14年,战争导致西畴错过了改革开放大搞经济建设的良好时机,致使全县农村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截至2012年底,全县仅建成小(二)型水库13座,有效灌溉率仅为17.1%,低于全省7.74个百分点,低于全州5.7个百分点,有7.3万人不同程度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自然村通路率为94.8%,仍有93个村民小组未通公路,农村公路路面硬化率仅为50%,农村公路等级低,四级以下公路占到56.8% ,“晴通雨阻”现象突出,特别是缺乏必须的田间道路,农业生产、运输困难,制约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城镇化率仅26.1%,比全国的52.6%低26.5个百分点,比全省的39.3%低13.2个百分点,比全州的33%低6.9个百分点。

(三)产业发展上的差距。目前,我县农业产业发展中有三个方面的问题最为突出:一是无优势特色产业。近年来,虽然历届县委、政府在农业产业发展上想了很多办法,花了很大力气,引导群众发展了如烤烟种植、花椒种植、核桃种植、杨梅种植、甘蔗种植、水产养殖、乌骨鸡养殖等,但从总体情况来看,由于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大多产业均以失败而告终。有的产业还未形成规模,如杨梅、水产;有的虽然形成了一定规模,但还未产生效益,如核桃、甘蔗;仅有烤烟对农民和税收还有一点拉动作用。二是缺乏农业龙头企业。目前,全县无1 家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难以得到国家的扶持,无精深加工产业,形不成产业链,缺乏带动辐射能力。三是无规模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据统计,截至2013年6月底,全县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共57家,虽然基本涵盖了农业、林业、畜牧业等产业,但总体发展不平衡,规模小,农户涵盖率低,大多数合作经济组织既无公共资产也无公共积累,更没有利润分配,无法让农民分享经济利益,缺乏对农村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相当一批合作社仅停留在生产环节或技术方面的简单合作,没有解决把农民组织起来进入市场等问题,只有青龙山茶叶专业合作社、龙华养殖专业合作社、航家养殖专业合作社、兴街恒丰禽畜养殖专业合作社、新马街农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还能勉强起到一点示范带动作用。

(四)扶贫开发上的差距。近来来,县委、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加快扶持开发进程,除积极向上级和对口帮扶单位争取扶持外,还积极自筹资金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但由于西畴贫困点多面广,扶贫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按照2300元的贫困标准计算,全县还有17.32万贫困人口,占全州80万人的21.6%,深度贫困村1127336人,占全州11万人的6.6%,贫困发生率32.8%,比全国的2.8%30个百分点。全县仅建成新农村536个,占全县村民小组总数的30%,尚有1242个村寨急需予以扶持。按每年建设80个村寨的进度计算,还需要16年的时间才能全部建设完毕。

(五)农民素质上的差距。由于我县地处边远贫困山区,社会事业投入不足,特别是教育基础设施跟不上,软、硬件不配套,加之少数民族较多,群众思想意识落后,家庭经济负担过重,导致全县农民文化素质、劳动技能不高。2012年,全县人均受教育年限7.5年,比全国的8.5年低1年,比全省的7.6年低0.1年,比全州的7年高0.5年;13.2万人农村劳动力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9.7万人,占73.5%,高中文化程度的2.45万人,占18.6%,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1.05 万人,占7.9%;持职业资格证书的农民1.47万人,农村适用技术人才2.28万人,取得专业技术职称的农民 0.05万人,以上三类人才仅占适龄劳动人数的 28.8%,远远满足不了发展的需要。

(六)服务“三农”人员待遇上的差距。多年来,全县村委会干部、村级综治专干、村级动物防疫员、村计生宣传员、村卫生员等直接服务三农工作的人员工作任务重,工作报酬低,所承担的工作量与现有的报酬不相匹配,不同程度地削弱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我县村党委(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每人每月1100元,村党委(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未一肩挑的每人每月1050元,村党委(党总支)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和文书每人每月1000元,属于全州最低水平,最高的是文山市,分别是1400元、1350元、1300元。村级动物防疫员每人每月100元,属于全州最低水平,最高的是文山市,每人每月500元。村计生宣传员每人每月340元,在全州8县(市)中处于中下水平,其中:最低的是富宁县,每人每月320元,最高的是丘北县,每人每月770元。村卫生员每人每月460元,在全州处于中上水平,其中:最低的是砚山县、广南县和富宁县,每人每月均是100元,最高的是麻栗坡县,每人每月620元。

(七)农村群众物质生活上的差距。我县作为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不仅财困,而且民穷,农民群众享有的物质生活条件与全国全省全州差距较大。2012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亿元,是全省3541.6亿元的0.21%,是全州204.8亿元的3.66%。全县移动通信服务用户达15.8万,占全县人口的61.2%;全国移动通信服务用户达11.46亿,占全国人口的84.9%。全县固定宽带互联网用户达7000,占全县人口的2.7%;全国固定宽带互联网用户达1.5亿,占全国人口的11.1%。全县电视机社会拥有量60817台(有线电视20195台、村村通电视29622台、户户通电视11000台),占全县人口的23.5%;全国电视机社会拥有量4亿台,占全中国人口的29.63%。全县摩托车拥有量35291辆,占全县总人口的13.6%;全国摩托车拥有量9122.6万辆,占全中国人口的6.7%。全县小轿车拥有量7437辆,占全县总人口的2.8%;全国小轿车拥有量6962.6万辆,占全中国人口的5.2%。

(八)农村社会保障上的差距。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县共有农村低保25948人,城镇低保5471人,城乡五保1426人,分别占全县总人口的10.1%、2.1%、0.6%,而与我县情况基本相同的麻栗坡县,农村低保高达75985人,城镇低保高达7190人,城乡五保高达2495人,分别占全县总人口的27.3%、2.5%、0.9%。小学、初中、高中的生均占地面积分别是15.4平方米、13.1平方米、10.2平方米,分别比全国少4.6平方米、11.9平方米、14.8平方米;建筑面积分别是5.6平方米、7.4平方米、6平方米,分别比全国少5.6平方米、6.6平方米、8平方米。平均每千人拥有病床2.38张,比全州3.24张少0.86张。

总而言之,西畴县“三农”工作基础滞后,发展缓慢,与全国、全省、全州的差距较大,农业作为一项主导产业,在产业结构中仍然是一项弱势产业,还存在农业不发展、农村不繁荣、农民不富裕的问题。要从根本解决西畴的“三农”问题,就要求全县干部职工要提高认识,找准差距,认真研究对策措施,积极向上争取,加大投入力度,促进“三农”工作协调发展。

二、促进全县“三农”协调发展的初步思考

“三农”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是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我县的“三农”问题,就要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这个主题,坚持以工辅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思路,建议按照“十百千万”工程的发展思路,即:争取用五年时间,扶持发展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0家,每年实施新农村建设100个以上村寨,每年安排1000万元以上资金用于扶持农业产业发展,发展一批10000亩以上的主导产业基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大农业农村投入,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力争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一)抓“三农”,必须加快产业化进度。一是编制实施好“三农”发展大规划。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高起点编制实施“三农”大规划,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确保按时限要求完成“三农”发展大规划的编制工作任务。二是发展优势产业。按照“一项产业、一个基地、一个龙头、一个品牌”的思路,紧紧围绕建设“六大基地”目标任务,认真抓好甘蔗、烤烟、核桃、中药材、土著鱼等高原特色产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在确保粮食安全,每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0万亩以上的基础上,以兴街、新马街为重点,带动西洒、蚌谷、法斗等乡镇建设烤烟基地,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实现烟叶收购10万担以上;以兴街糖厂为龙头,以莲花塘、兴街为重点,辐射带动全县建设甘蔗基地,实现种植面积10万亩以上;以董马、蚌谷为重点,带动全县建设石斛、重楼、金银花、金线莲等中药材基地,实现种植面积10万亩以上;以兴街为重点,带动西洒、鸡街、蚌谷等乡镇建设金线鱼、花鱼等土著鱼类资源开发基地,实现养殖规模6000亩以上;以石山区为重点,建成以核桃、油茶为主的木本油料基地,实现种植面积15万亩以上;建设以生猪、肉牛、山地乌骨鸡为主的无公害养殖基地。三是积极发展劳务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的就业竞争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发展壮大劳务经济,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实现劳务收入7.5亿元以上。

(二)抓“三农”,必须夯实基础建设。要进一步加大项目工作力度,对上抓好汇报争取,对下抓好督促落实,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交通建设方面,力争到2017年,乡村公路路面硬化率达90%以上,85%以上的村民小组通水泥路或弹石路。农田水利方面,抓好灌区节水改造、“五小”水利工程、中小河流治理等水利项目建设,着力解决城乡饮水安全问题。加大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整合力度,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开发方面,加大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力度,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建设新农村240个,建设村卫生室20所,发展特色优势产业5个。

(三)抓“三农”,必须统筹城乡发展。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最根本的出路就是减少农民,只有使农民进入城镇成为市民,使他们在非农行业中获得稳定的就业和收入,依赖土地的人就少了,农村的土地才能“解放”出来成块连片形成规模,留在农村的劳动力才能从农业的规模经营中获得更好的收入,才能扩大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的消费需求,从而促进城镇化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城镇转移工作力度,研究制定出台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的相关政策措施,加快农转城进程。就我县而言,当前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合理编制城镇建设规划。依托现有的规划设计公司,突出北回归线横贯县境直穿县城的特点,高起点编制县城规划,把县城打造成生态型特色城镇。同时,做好兴街、莲花塘等小城镇的规划编制,立足兴街出口贸易加工区建设,把兴街打造成商贸型特色小城镇,依托香坪山旅游资源开发,把莲花塘打造成旅游特色小集镇。二是加大市政开发力度。加快县城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扩大县城发展空间;结合马关麻栗坡兴街一体化建设,合理布局兴街城镇建设,积极推进兴街二期开发。认真落实相关政策措施,促进农民向城镇转移,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城镇化率提高到36%以上。三是加强城镇管理,提升城镇品味。建立科学、规范的城镇管理长效机制,加大对县城和乡镇的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社会治安等综合监管,建设文明城镇。

(四)抓“三农”,必须发展工业经济。西畴只有耕地20.29万亩,人均耕地不足0.8亩,2012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1.7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52元,来自农业的占41.2%,显然,单靠人均不足0.8亩地的农业收入,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更不要说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了。因此,我们必须跳出“三农”圈子谋划“三农”,从西畴的区位、资源等优势出发,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化战略。只有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才能为财政增收提供可靠的来源,才能真金白银地反哺“三农”,才能为促进就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供可靠渠道,也才能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力支持。重点做好矿产资源整合、风电能源开发、园区建设等工作。

(五)抓“三农”,必须加强政策研究。当前,政策措施不完善、政策执行不到位是制约我县“三农”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政策的研究,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不折不扣把有关强农惠农政策执行到位。重点要做好农村“三权三证”办理工作、农村“三权三证”抵押融资、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土地流转、扶持涉农龙头企业发展等5个加快扶持“三农”发展的政策措施的研究,尽快制定出台,并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为下步组织实施“三农”发展大规划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为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抓“三农”,必须加大资金投入。解决“三农”问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一方面,我们要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社会资金的投入;另一方面,要多渠道创新融资模式。当前,州人民政府已制定出台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房屋所有权、林权抵(质)押贷款暂行办法,县金融办、国土局、住建局、林业局等相关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加快工作进度,尽快制定出台我县的“三权三证”抵押办法,解决“三农”发展资金投入问题。以林权为例,全县已确权发证林地面积102万亩,现已流转3500亩,流转金额86万元,平均每亩245元。如果已确权发证林地面积流转50%以上,流转金额将达到1亿元以上,农民再将此资金用于发展产业,那么,“三农”发展资金投入问题将会得到有效解决。

(七)抓“三农”,必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按照“一产鼓励性招商,二产竞争性招商,三产选择性招商”的思路,围绕全县重点产业发展,认真分析招商引资优、劣势,研究完善用地、供电、供水、用工以及各种生产要素保障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提高招商引资政策竞争力。因地制宜、灵活多样、量身定制,针对不同的产业和企业,在国家法律和政策框架内,实行一个产业一套政策、一个企业一套政策,给予个性化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及服务。加强对矿产、城镇开发、能源等重点项目的研究,储备一批优势竞争项目投放市场,吸引有实力、有技术、有责任的大企业入驻西畴投资开发。着力培育以金矿、铅锌矿开发为主的冶金工业,以农产品、中药材加工为主的生物产业,以风力发电、水能开发为主的能源产业,以木材加工为主的家具制造业,以石材开发为主的建材业。借助外资推动全县的“三农”发展。

(八)抓“三农”,必须统筹社会事业发展。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大民生投入的机遇,积极争取上级项目和资金支持,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优先发展教育,大力整合项目和资金,加快推进县一中搬迁建设,确保2015年前完成迁建任务,盘活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全面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非义务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确保到2015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7%以上。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大卫生基础设施投入,做好县妇幼保健院整体迁建和县二院、中医院建设前期工作,加强农村卫生室业务用房建设,实现村村有卫生室的目标;逐步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确保到2015年新农合参合率达95%以上。全面落实最低生活保障、优抚安置、社会救助、救灾救济等政策,完善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办法,加快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步伐,切实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建立以廉租房、公租房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解决中低收入家庭和特殊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